文章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: 59次 直接咨询
“体检发现转氨酶偏高,是不是得了肝炎?”这是许多脂肪肝患者常有的疑问。资深肝病专家高子敏主任指出,脂肪肝确实是导致转氨酶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,但二者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对应。让我们跟随高主任的专业解析,深入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医学原理。
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,当脂肪堆积超过正常范围(>5%)时,就会形成脂肪肝。高主任解释:“过量的甘油三酯沉积会压迫肝窦结构,造成局部缺血缺氧。”这种病理改变会激活库普弗细胞释放炎性因子,导致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,原本存在于细胞内的转氨酶(ALT、AST)就会泄漏到血液中。临床数据显示,约30%-40%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伴有轻度转氨酶升高。
根据病情进展程度不同,转氨酶的变化呈现阶段性特征:
高主任强调,发现转氨酶异常时应进行系统排查:“首先要排除病毒性肝炎、药物性肝损伤等其他病因。”她分享过典型案例:一位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被误诊为脂肪肝引起的肝损,实则是药物副作用所致。建议完善乙肝五项、自身免疫抗体谱等相关检测,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。
生活方式干预不仅能改善脂肪肝程度,还能显著降低转氨酶水平。研究表明,体重减轻5%-10%可使ALT下降约40%;规律运动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,减少游离脂肪酸对肝脏的冲击。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,使用维生素E或吡格列酮等药物也有助于恢复肝功能指标。
高主任推荐建立“三位一体”监测体系:每季度检测肝功能全项、每年进行肝脏超声检查、必要时做FibroScan无创肝纤维化评估。她特别提醒:“不要单纯追求数值正常而忽视整体治疗,有些患者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。”
妊娠期女性出现脂肪肝伴转氨酶升高时,需警惕急性妊娠期脂肪肝的风险;儿童青少年患者要关注生长发育与营养平衡的矛盾。高主任曾成功指导一位肥胖儿童通过膳食结构调整和运动处方,三个月内使ALT从120U/L降至正常范围。
高子敏主任最后总结:“脂肪肝相关的转氨酶升高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,既不必过度恐慌,也不能掉以轻心。”通过规范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必要的药物治疗,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实现肝功能指标的正常化。关键在于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,定期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