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> 乙肝专区 > 乙肝 > 乙肝临床症状表现 >

慢性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期间饮食方面如何调整?肝病医生程进明解读

文章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: 140直接咨询

 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,而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病情进展的关键手段。然而,许多患者往往忽略了饮食调理对治疗效果的重要辅助作用。为此,我们特邀资深肝病专家程进明医生,为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。

程进明医生指出,均衡营养是基础原则。患者每日应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,但要避免过量导致肥胖。建议采用“三高一低”的饮食模式——高蛋白、高维生素、高膳食纤维和低脂肪。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鱼虾、瘦肉、鸡蛋清及豆制品,这些食物不仅能修复受损的肝细胞,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。例如,每天可摄入100-150克鱼肉或鸡胸肉,搭配适量豆腐制品。

在碳水化合物的选择上大有讲究。精制糖类食品如蛋糕、甜饮料等会快速提升血糖水平,加重胰腺负担,进而影响肝脏代谢功能。推荐以全谷物为主食,如燕麦、糙米和荞麦面,它们富含B族维生素且升糖指数较低。每餐可加入绿叶蔬菜(如菠菜、西兰花)和彩色蔬果(胡萝卜、彩椒),既能补充天然抗氧化剂,又能促进肠道蠕动排出毒素。

脂肪摄入需严格控制质量与数量。动物内脏、肥肉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应尽量少吃,改用橄榄油、亚麻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烹调食物。坚果虽好但也不宜过量,每天一小把即可满足需求。特别要注意隐形油脂的存在,比如油炸食品、奶油制品都要列入黑名单。

水分补充不可忽视。充足的饮水有助于药物代谢产物排泄,减轻肾脏负担。建议每天饮用1500-2000毫升白开水或淡茶水,分多次少量饮用。避免含糖饮料和功能性饮品,以免干扰药效发挥。清晨空腹喝一杯温水还能刺激胃肠蠕动,改善消化功能。

程医生特别强调戒酒的重要性。酒精会直接破坏肝细胞结构,与抗病毒药物产生相互作用,降低疗效并增加肝毒性风险。即便是标榜“养生”的药酒也绝对不能碰。此外,咖啡因摄入量也要适度控制,浓茶、速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可能引起失眠或心悸,不利于休息恢复。

针对部分患者存在的食欲减退问题,可以尝试少食多餐的方式。将一日三餐分为五到六顿小份量进食,既保证营养供给又减少胃肠道压力。烹饪方法推荐清蒸、炖煮为主,保留食材原味的同时减少油脂使用。适当添加姜黄粉、山楂片等天然香料,既能增进食欲又有一定保健作用。

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同样关键。突然增重可能提示水肿或脂肪堆积,而过度消瘦则反映营养吸收不良。建议每周固定时间称重并记录数据,发现异常及时调整饮食方案。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,还需特别注意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摄入量,必要时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食谱。

程进明医生提醒:“药物治疗如同给汽车换零件,而合理饮食则是优质燃油。”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能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,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。通过科学膳食管理,患者完全有可能实现病情稳定甚至部分逆转。记住,对抗乙肝病毒是一场持久战,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武器。

公安备案号 410102020027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