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: 120次 直接咨询
乙型肝炎(简称乙肝)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,许多患者在确诊后都会陷入焦虑与迷茫:“这病能彻底治愈吗?该怎么办?”为此,我们特别邀请了资深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,从科学角度为大家答疑解惑,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制定合理应对策略。
高子敏医生强调,目前医学界尚未找到能够完全清除乙肝病毒(HBV)的方法,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实现长期抑制病毒复制、延缓肝纤维化进程的目标。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,理想的治疗效果应达到以下标准:①血液中检测不到HBV DNA;②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;③肝脏组织学改善。需要注意的是,所谓“根治”“永不复发”等宣传缺乏科学依据,患者切勿轻信偏方或过度治疗。
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(如病毒载量、肝损伤程度、家族史等),医生会选择最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。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(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等)和干扰素两大类。前者口服方便且副作用较少,适合多数人群;后者需注射给药,但对部分优势病例可实现有限疗程内的临床治愈。高医生提醒,用药期间必须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,随意停药可能导致病毒反弹甚至耐药突变。
治疗过程中需要建立规律的随访制度,通常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、HBV标志物及肝脏超声。对于有肝硬化倾向的患者,还应增加甲胎蛋白检测和胃镜筛查食管静脉曲张情况。这些检查不仅能及时评估疗效,还能早期发现肝癌等严重并发症。高医生特别指出,即使病情稳定也不能放松警惕,因为乙肝病毒可能在免疫抑制状态下重新活跃。
除了药物治疗外,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疾病管理起着重要作用。具体建议包括:①绝对禁酒,避免酒精加重肝损害;②均衡饮食,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以预防脂肪肝;③适度运动,保持正常体重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;④避免熬夜劳累,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肝脏修复。此外,心理调节也不容忽视,长期抑郁情绪可能影响免疫功能,患者可通过参加支持小组等方式缓解压力。
孕妇、儿童和老年人属于高危群体,需要更加细致的管理。例如,母婴阻断措施可将新生儿感染率降至极低水平;青少年时期开始治疗有助于阻止疾病进展;老年患者则要兼顾其他基础疾病的用药安全性。高医生表示,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发展,越来越多患者有机会实现功能性治愈,即表面抗原转阴并产生保护性抗体。
高子敏医生总结道:“乙肝虽难以彻底清除病毒,但通过科学管理和规范治疗,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。”她呼吁公众摒弃病耻感,主动接受筛查和治疗,同时消除对乙肝传播途径的误解——日常接触不会传染,只有血液、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才构成风险。对于尚未感染的人群,接种疫苗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。